菩萨地‧精进品(4):一切精进(3)摄善法精进(2)无动精进|独家

2023-01-27 09:05:55 来源:大象佛学图书馆

菩萨地‧精进品(4):一切精进(3)摄善法精进(2)无动精进


(资料图)

文|观诸法如

《瑜伽师地论》卷第四十二

宇二、出种类(分三科)

宙一、总标

当知此复略有七种。

释遁伦集撰《瑜伽论记》卷第十(之下):「略有七种」者,远师云:然此七种行实同时随相以分,非无阶降。初三种姓行位,次一解行,次一初地,次一在于二地已上,后一在于八地已上。

第一种无动精进、第二种坚固精进、第三种无量精进,是种性地菩萨的精进。第四种方便相应精进,是胜解行地菩萨的精进。第五种无倒精进,是初地菩萨的精进。第六种恒常精进,是二地以上到七地菩萨的精进。第七种离慢精进,是八地以上菩萨的精进。

此摄善法精进有七种不同。

宙二、列释(分七科)

洪一、无动精进

一、无动精进。

第一种叫做无动精进。不动,就是不摇动、无动摇。怎么叫做无动精进呢?

一切分别、种种分别、根本烦恼、少分烦恼、

一切异论、一切苦触、不倾动故。

遭遇事情的时候,心里面不动摇,这就叫无动精进。

「一切分别」、下面是「种种分别」。「种种」就是各式各样不同的分别。那么「一切分别」就不是「种种分别」了。如果「一切分别」也有种种的差别,那就重复了。那怎么解释呢?就是,于一切法有所得的分别,这样是「一切分别」。不管遇见什么所缘境界,都是有执着。我们有所得的执着心,普遍一切处。这叫做「一切分别」。

「种种分别」,这就是有差别了。这是如意的分别,这是不如意的分别,这是可爱的分别,这是可憎的分别。这时候起了高慢心的分别,起疑惑心的分别,起我、我所的分别,就是各式各样的分别。那叫做「种种分别」。

这「种种分别」以「一切分别」为基础,以「一切分别」为依止。因为先是有所得,而后起可爱的分别,起可憎恶的分别,都是有所得。如果观察一切法无所得了,那「种种分别」就不能建立了,就不能生起了。这分这么两种分别。

说修止观断烦恼,不是说断贪瞋痴的烦恼,不是这么意思。当然也有这意思,修五停心观就是断贪瞋痴的烦恼。但是五停心观只是调伏,实在没有断烦恼。五停心是破除障道因缘,以后修止观,那时候是正式破烦恼。

而这破烦恼,所以说起来,仔细观察的时候,不是破贪瞋痴烦恼。是破贪瞋痴以前的有所得的烦恼,把有所得的烦恼破了以后,再就不生贪瞋痴的烦恼了。

三十七道品的四正勤:「末生善法令生,已生善法令增长,末生恶法令不生,已生恶法令断。」善法、恶法指什么说的?因为已经开始静坐了,静坐的时候,不是掉举、就是昏沉。那这就是恶法,是断这个恶法。善法,那就是无漏的戒定慧,止观成功了,见到第一义谛了,那是善法。

所以「一切分别」、「种种的分别」。「根本烦恼,少分烦恼」。「根本烦恼」就是贪瞋痴,这是三毒。「少分烦恼」就是随烦恼,随烦恼是根本烦恼的等流性的东西。譬如说:昏沈、掉举这也是烦恼,但是比根本的烦恼轻微了。这「少分」指轻微地,有轻、重的不同。重的烦恼叫根本烦恼,轻的烦恼叫少分。不是约数量说的。

第一段是分别,第二段是烦恼。由分别而有烦恼,先有分别而后才有烦恼。「一切异论」,这「异」就是不同于佛法的这些思想。一切不同于佛法的思想,就是外道的异论。这些外道的邪知邪见的思想,这也是一回事。

「一切苦触」,就是苦恼的接触,与苦恼接触你就苦恼了,这不是小小的一点事,很多的苦恼的事情来苦恼你。「一切苦触」。

「不倾动故」,这位菩萨,摄善法精进。摄善法精进里边有个无动精进,怎么叫「无动」呢?「一切分别、种种分别,不倾动故」,这叫「不动摇」。

这可见菩萨这精进波罗密,他已经在佛法里面,已经达到这个程度:「一切分别、种种分别,不倾动」,心里面不动摇。「根本烦恼、少分烦恼」也不能动摇你。

「一切异论」。当然对于佛法的思想,是他所欢喜、所学习的。那么不同于佛法的异论,他不动摇。他不会说:哎呀!这个外道的思想很高明啊!不会有这种想法的。不会对外道的道理他欢喜心,没这回事。

「一切苦触」。受了苦的时候,心里也不动摇,这也不是容易。这位菩萨,可能有无生法忍了,应该是这样子。受一切苦的时候,心里面不动。这是不可思议。

「一切苦触,不倾动故」,这地方就显示出来。就是他有无所得的智慧,所有的事情不动摇他。不能动摇。

延伸阅读:

凡夫的一切分别有十种:

1、《摄大乘论本》卷2:「复次,总摄一切分别略有十种:一、根本分别,谓阿赖耶识。二、缘相分别,谓色等识。三、显相分别,谓眼识等并所依识。四、缘相变异分别,谓老等变异,乐受等变异,贪等变异,逼害时节代谢等变异,㮈落迦等诸趣变异,及欲界等诸界变异。五、显相变异分别,谓即如前所说变异所有变异。六、他引分别,谓闻非正法类及闻正法类分别。七、不如理分别,谓诸外道闻非正法类分别。八、如理分别,谓正法中闻正法类分别。九、执着分别,谓不如理作意类,萨迦耶见为本六十二见趣相应分别。十、散动分别,谓诸菩萨十种分别:一、无相散动,二、有相散动,三、增益散动,四、损减散动,五、一性散动,六、异性散动,七、自性散动,八、差别散动,九、如名取义散动,十、如义取名散动。为对治此十种散动,一切般若波罗蜜多中说无分别智。如是所治能治,应知具摄般若波罗蜜多义。」(CBETA 2020.Q3, T31, no. 1594, pp. 139c19-140a7)

https://cbetaonline.dila.edu.tw/zh/T1594_002

2、印顺法师《摄大乘论讲记》:「上来分析遍计执性,这里再约「十种」「分别」来说。遍计执与分别,意义上有点不同:遍计执性是在能所遍计的关系上说,分别却不妨别说能遍计的分别心。「一、根本分别」:就是「阿赖耶识」。赖耶是一切种子识,以虚妄分别为自性。一方面它本身是虚妄分别,另一方面它又是一切分别的根本,为一切分别生起的依止,所以也可说赖耶是能遍计。......」(CBETA 2020.Q3, Y06, no. 6, p. 247a5-10)

https://cbetaonline.dila.edu.tw/zh/Y0006_002

韩清净《披寻记》:「无动精进等者:真实义品中说:于一切法离言自性如实知已,达无少法及少品类可起分别。唯取其事,唯取真如。(陵本三十六卷十二页)是即此说一切分别、种种分别无动。戒品中说:又于一切犯戒因缘根本烦恼、少分烦恼忿恨等生,亦不忍受。(陵本四十卷七页)是即此说根本烦恼、少分烦恼无动。所得大乘胜解,不可引夺、不从他缘,由是能摧一切外道异论,是名一切异论无动。他怨害苦、一切事苦皆能堪忍,是名一切苦触无动。一切事苦,如忍品说应知。(陵本四十卷七页

「无动精进等者:真实义品中说」,这在《瑜伽师地论》第三十六卷,真实义品。「于一切法离言自性如实知已」,「离言自性」这句话怎么讲?

「离言自性」。「离」字先不念,先说「言自性」。言说,就是说话,也就是文句。「凡所有相,皆是虚妄」,这是八个字,就是两句话,「凡所有相,皆是虚妄」但是里面有义,就是有言,有义。或者说有文,有义,就是这样子。愚痴无闻的凡夫的习惯,就是;言里面有义,言是能诠显的。里面的义是所诠显的。有能诠、有所诠。我们的习惯就执着言所诠显的那个义有真实性,就是「言自性」。譬如说,色声香味触法,眼耳鼻舌身意,这都是言,都是文句。文句里面有义,我们执着他们都是有真实性的,叫做「言自性」。

但是现在佛告诉我们,能诠的文诠显所诠显的义,是不真实的。所诠显的义是不真实的。说一个譬喻,说「吃饺子」这三个字,三个音。「吃饺子」这三个音这是一句话。但是真实说这一句话的时候,嘴里真实有饺子吗?是没有的呀!只是那句空话,不真实有饺子。这所诠的义是没有的,只是一句话。但是,所诠显的饺子没有,能诠显的文句也是不真实了,也是没有。所以所诠显的不可得,能诠显的名句也不可得。这个时候这叫「离言自性」。这「离言自性」就是这个时候这境界是没有言说的,是离言说的。

《大般若经》上也有一句话,叫「假立客名」。这「客」就是主客的「客」,客人的「客」,「假立客名」。「假」虚假的假。就是假安立的客名。就是名字是个客。就是这件事没有名字,但是安立一个名字。现在,我们都是主人,没有客,但是忽然来个客,来个客人过一会儿他走了。客就是这样子。「假立客名」。「客」实在就是假的意思,也是空的意思,用这个名字来表达一件事,而所表达的意思是假的,是没有的,那么这客名也就不存在了。这叫做离言自性。这里面是什么意思呢?平常的人、愚痴的凡夫执著名所表达的义是真的。譬如说,别人说:「你是坏蛋」。说这么一句话。我就执着它,我就不高兴了。你骂我,我就不高兴了。就是认为你说我是坏蛋,这就表示不好了。表示不好,就是执着这句话是真实的,有点真实了。执着这是真实的,这叫遍计执。这凡夫就是这样子。现在是离言自性,就是没有遍计执了。那就是依他起和圆成实了。依他起和圆成实是离言自性,没有言说的,离言自性。「离言自性」实在来说,是圣人的境界,不是凡夫境界。

「于一切法离言自性如实知已」,真实能明白这个道理的时候,就是已经得无生法忍以后的圣人了。「如实知已」。「达无少法及少品类可起分别」,他就会明白,没有一点东西,及少品类可起分别的。凡是要假借言说来表达的通通都叫做言说自性,也是假说自性。这些事情都是空无所有的,没有一点是有真实性的,都是无所得的。无有少法可得。「达无少法」,「法」就是有名有义这一切法,就是言说法。假借名言所诠显的这些事情都叫做法,这些法,都是空无所有,没有真实性的。「达无少法及少品类」这名言安立的一切法有很多的品类,有很多差别。这是色法,这是心法,这是善法,这是恶法,各式各样的。这是有为法,这是无为法,这是真如,这是涅盘,有过去,现在,未来,各式各样的很多的品类。这些通通都是空无所有的。所以「达无少法及少品类可起分别」。根本没有这件事,你就不起分别了。我们若是明白:名言安立的一切法都是空无所有的。说「你是坏蛋」,你心里没有事。我心里不分别。这句话是假名字,假名字也不可得,所以心里面不分别,没这回事情。「达无少法及少品类可起分别」就是无有少法可得。这样说,「一切分别、种种分别」也和这个意思是相合的。

「唯取其事、唯取真如」,这就是每一切法离言自性。「唯取其事、唯取真如」,没有名言的时候,无分别智现前了。若真实了达离言自性,无分别智现前了。这无分别智契合那「唯取其事」,就是依他起。「唯取真如」就是圆成实。这时候无分别智同依他起、同这真如是无分别的境界相应了。没有遍计执这回事情。这样说,「取」字应该当契合讲。就是契合了离言的依他起,离言的圆成实,这是无分别境界。

唯识的经论里面,在众生的执着以外,又能够安立依他起、圆成实。把众生的分别心算一类,算遍计执。这以外其它的叫依他起,叫圆成实。这样分类,假说自性就是遍计执,另外的离言自性,那就是依他起和圆成实,这样分别。这就比《中论》的分类微细了一点,就有一点不同。

「陵本三十六卷十二页」。前面这几句话是真实义品里的话,是在《瑜伽师地论》第三十六卷,十二页那里。是金陵刻经处那个版本。

「是即此说一切分别,种种分别无动。」这一段文就是这里说这一句话,一切分别,种种分别,不倾动。

「戒品中说:」戒品就是《瑜伽师地论》第四十卷、第四十一卷里面。「又于一切犯戒因缘,根本烦恼少分烦恼忿恨等生亦不忍受。」戒品里面说,凡夫违犯了所受的戒,那是什么因缘呢?就是以烦恼为因缘而犯戒的。什么烦恼呢?是根本烦恼,贪瞋痴的烦恼。另外就是少分的烦恼,就是随烦恼,随烦恼里面有忿、恨、恼、覆、诳…一共有十种,就这些烦恼。「亦不忍受」持戒清净的这位菩萨,他不忍受这个烦恼,他心里面有烦恼现前的时候,他不忍受的。一定是正观、正念现前的时候,烦恼就不现前了,就不忍受。和我们凡夫不同,凡夫烦恼现前了自己还不知道。那就是容受烦恼的现前。戒品这句话和这里也是一样的,这里也是说根本烦恼少分烦恼,有这个话。「陵本四十卷七页」。「是即此说根本烦恼少分烦恼无动」。

「所得大乘胜解不可引夺不从他缘,由是能摧一切外道异论,是名一切异论无动」。这下面解释这句话:一切异论无动,一切异论不倾动故。「所得大乘胜解」,发无上菩提心的人,在大乘佛法里面多闻熏习如理作意,时间久了就得到了胜解。对于佛法这第一义谛、假说自性、名言安立的一切法、离言自性这些道理,世俗谛和第一义谛,能有深刻的认识。「不可引夺」,其它的不同思想的人不能够动摇你对佛法的胜解,不能夺取,把你的思想改变了一下,不可能的。「不从他缘」,在大乘佛法里面若是成就了胜解的话,不会随顺其它人的胡说八道,不会的。「不从他缘」,不会随顺各式各样的邪知邪见,能动摇他?没这回事情,不会的。若是我们没有得到胜解,那就不行了。不欢喜学习佛法的,那当然是不行了,因为我们本身智慧不够,不能鉴别这是邪见,这是正见。说去打禅七,但是在大乘佛法里没得到胜解,止观也修不好。就是得了四禅八定,也不见得是佛教徙。在大乘佛法里你没得到胜解,就是有这问题。

所以「所得大乘胜解不可引夺」,其它的邪知邪见不能夺、夺取你的正见变成邪知邪见,不能的。「不从他缘」,自己有的见地,不可动摇,你不会随顺他人说三说四、说黑的白的,说那个人是黑的、你不见得相信,说是白的、你也不见得相信。「

初开始学习佛法的时候,就专心学习佛法,就不要去学习天主教、基督教那些书,不要看那些书。为什么呢?因为对佛法的道理还没能够认识,对佛法的信心也不会很坚定,等到对佛法认识得深刻了,智慧增长了,这个时候可以,世间的书论也都可以学习,也都可以阅读,其它外道的书论也可以阅读。这个时候阅读有什么事情呢?能有智慧能知道这个是「是」,这是「非」,你会知道,你不会变成一个邪知邪见的人。但是没达到这个程度,还是不要去做这个事好。

「由是能摧一切外道异论」,由于在大乘佛法里面得到胜解了,不但不会迷惑而且还能够破坏外道的异论、能破斥外道,有这个智慧。「是名一切异论无动」,就是一切异论不倾动故,能有这个能力。

「他怨害苦一切事苦皆能堪忍。是名一切苦触无动」,这一句「一切苦触不倾动故」。这一切苦触里面这上面举出一个「他怨害苦」。忍辱品有说这么多忍,有谛察法忍、耐怨害忍、安受苦忍,现在这里举出一个「他怨害忍」,你和那个人有怨,他要来伤害你,可是不会小小的伤害的。「一切事苦」,就是其它的种种因缘的事情。种种的因缘,假设出家的菩萨要乞食,衣服、饮食、卧具、医药,供身的一切的杂物,都是要乞求来,你向人乞求的时候,就会遇见一些事情,一切不如意的事情你都要忍,行、住、坐、卧,又是老、病、死的事情都要忍,一切事情。「皆能堪忍」,心里面都能够容忍这件事,为什么能容忍呢?就是因为通达了一切法空的智慧,有了这样的慧所以能容忍。如果没有这个智慧,心里有所得,不能容忍,小小的可以,严重了就受不了的呀!这不是说空话有效的。所以「一切事苦皆能堪忍」,当然这件事要修奢摩他、也要修毘婆舍那才可以忍。只是修奢摩他不行,力量不够。「一切事苦皆能堪忍是名一切苦触无动」。

「一切事苦,如忍品说」,「应知。陵本四十二卷八页」,那上说的。

喜 欢 作 者

标签: 一切分别 根本烦恼 大乘佛法

菩萨地‧精进品(4):一切精进(3)摄善法精进(2)无动精进|独家

冬季菩萨地‧精进品(4):一切精进(3)摄善法精进(2)无动精进文|观诸法如《瑜伽师地论》卷第四十二...

2023-01-27 09:05:55

office怎么暂停或关闭Microsoft OneDrive?不将文件保存到在线

MicrosoftOneDrive其实挺好用的,关不关都不会影响office办公软件。其实我推荐退出,关闭即可。粗暴点的...

2023-01-26 21:58:02

微米单位有哪些_微米单位是什么 环球热资讯

大家好,小方来为大家解答以上问题。微米单位有哪些,微米单位是什么很多人还不知道,现在让我们一起来...

2023-01-26 15:52:03

全球看点:realmex2pro如何更换锁屏壁纸?

如今,各种数字设备几乎无处不在。我们通常使用的手机、IP、电脑等都是数字设备。那么这些数字设备中就...

2023-01-26 10:12:35

全球热头条丨深化医疗保健业务!亚马逊(AMZN.US)推出每月5美元仿制处方药订阅服务

亚马逊将为美国Prime会员提供每月5美元的订阅计划,以进一步推动该公司进军医疗保健领域。

2023-01-25 16:53:05

文化惠民送吉祥

【红红火火闹新春】“过年啦!”随着一阵欢呼声响起,重庆渝北广场人头攒动、热闹非凡。渝北临空艺术团...

2023-01-25 10:36:14

欧股涨跌不一 英国富时100指数跌0.3%

德国DAX30指数周二收跌0 05%,英国富时100指数跌0 33%,法国CAC40指数涨0 26%,欧洲斯托克50指数涨0...

2023-01-25 01:05:31

东兰县气象台发布霜冻蓝色预警信号【IV级/一般】_天天热点

东兰县气象台发布霜冻蓝色预警信号【IV级 一般】

2023-01-24 17:34:15

蓝烟-关于蓝烟部分内容简述_速读

1、《蓝烟》是2010年万卷出版公司出版的图书,作者是[美]诺拉·罗伯茨。文章到此就分享结束,希望对大家...

2023-01-24 11:12:24

黄草石斛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 黄草石斛|全球热点评

今天来聊聊关于黄草石斛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,黄草石斛的文章,现在就为大家来简单介绍下黄草石斛的...

2023-01-24 02:50:07
x 广告
x 广告

Copyright ©  2015-2022 海峡经营网版权所有  备案号:皖ICP备2022009963号-10   联系邮箱:396 029 142 @qq.com